top of page
旭日教育基金會
好動腦+好文本+好策略+好互動+好收穫(一)
2022.9.1
「閱讀」是一切學科的基礎,我們都知道閱讀能力會影響著孩子對知識的理解與吸收,閱讀教學為108課綱核心素養學習之一,首要的關鍵在培養孩子問題解決的能力。
閱讀教學與語文教學有什麼不一樣?
閱讀力的養成需要語文教學及閱讀教學並進,我們所熟知的國小階段國語課重點在於培養孩子的語文認知能力,從識字、識詞到詞句等語文學習;閱讀教學涵蓋內容則包含「理解、策略及自我監控」,研究發現,學科搭配閱讀文本的學習,
從浸潤式的學習中探究兒童閱讀學習歷程,並將各領域學習結合閱讀策略,且與國語學科連結延伸學習活動,讓不喜歡看書的孩子,提升閱讀能力,讓不同學習階段的孩子利用閱讀來堆壘學習經驗。
柯華葳(2006)閱讀歷程-搭建閱讀學習鷹架ZPD1
閱讀興趣培養,就像一場遊戲的開始
閱讀教學的第一個關鍵在於引起孩子的學習興趣,如何產生閱讀學習興趣,我們可以透過「小圍圈」的方式,分享自己平常喜歡在什麼情境下閱讀?喜歡閱讀哪一類的書籍?透過這樣的分享,可以發現,原來有哪些人喜歡跟我看一樣類型的書,還有大家喜歡邊閱讀邊做些什麼事?為我們找到更多閱讀同好的夥伴,可以更進一步的彼此交流閱讀的心得與收穫。
透過遊戲策略,開啟閱讀興趣
從孩子的「閱讀歷程」開始了解閱讀教學
不同年齡層的孩子對於同樣一本讀物會有不同的感受,這是由於發展階段的不同所致,而針對「閱讀歷程」可依不同學習發展提供有趣的活動,以引起孩子的學習興趣。
低年級的孩子學習以認知為主,聚焦在圖像、影片、簡單的故事文字;中年級的孩子進入理解階段,充滿對事物的好奇心,開始會觀察、探究,並加以驗證,以獲得文本理解;高年級孩子的閱讀能力培養,則希望能夠做到自我監督,學習欣賞評鑑,並解決問題。
資料來源:桃園市政府教育局教育電子報第101期 製圖:旭日教育基金會
同樣一本讀物,可以了解不同的閱讀歷程階段
在孩子的學習階段,你會發現有些孩子在寫作業時,會遇到對題意不理解、不會作答的情況,身為教學者的我們就能依據閱讀發展歷程判斷孩子學習的狀況,並給予適切的「閱讀策略」,來協助每位孩子搭建學習鷹架,陪伴孩子跨越學習問題。
關於我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