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旭日教育基金會團隊與黃永和教授合照

旭日教育基金會

合作學習 × SEL|讓孩子在傾聽與表達中看見自己

2525.08.29

當孩子在小組裡鼓起勇氣發言,被同學點頭回應時,他學到的不只是知識,而是尊重與被尊重。在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黃永和教授的引導下,旭日教學團隊的共備研討聚焦於「合作學習」與「社會情緒學習(SEL)」的結合。透過分組討論、角色分工、回饋分享,孩子在課堂中培養了表達、傾聽與合作的能力,真正把思考落實為行動。


一、黃永和教授的研討引導

「合作學習不是單純的分組活動,而是一場孩子們一起思考、一起成長的旅程。」黃永和教授在研討中指出,合作學習是一個共同解決問題、彼此支持的過程,當它結合 SEL,更能觸動孩子的心。

他提醒老師們在設計活動時應特別注意:

1. 明確的任務目標:學生知道要完成什麼,減少迷惘感。

2. 角色分工與責任:每個人有自己的角色,確保參與與責任。

3. 互賴與互助:透過交流,學會信任與協作。

4. 同步發展:小組成功就是每個人的成功,建立歸屬感。


二、合作學習的教案設計重點

  1. 兩人輪流發言或操作

    以兩人為一組,輪流作答,一次一人回答一個答案。即使是平常安靜的學生,也能在這樣的安排中獲得機會,慢慢學會勇敢表達。老師可以適時給予肯定,讓孩子感受到『我的聲音被聽見』的力量。

  2. 小組討論與角色分工

    以 4 人一組為主,並設定「討論者」「發表者」「記錄者」「提問者」等角色。透過明確的分工,孩子不僅學習如何合作,也在不同的角色中發現自己的長處。

  3. 思考與表達並行

    活動中,學生先進行獨立思考,再進入小組交流,最後由代表上台分享。這樣的設計,讓每個孩子都有先沉澱思考的機會,再在交流中拓展觀點,最後站上講台時更有自信。

  4. 引導與回饋

    當學生遇到困難時,教師不是直接給答案,而是以提問啟發,引導他們繼續思考。老師的陪伴與即時鼓勵,能讓孩子體會到學習是一段被支持的歷程。


三、課堂實踐範例

在研討中分享了幾個具體的課堂實踐:

  • 心智圖練習:每位學生用不同顏色的筆或圖像表達自己的想法,最後透過小組交流整合成一張共同心智圖。當孩子看到自己的意見成為團隊成果的一部分時,他們的笑容是真誠的自信。

  • 三步驟對談:A 同學先分享 → B 同學傾聽並回應 → A 再總結 → 最後交換角色。這樣的流程讓孩子不僅學會表達,也學會真正的傾聽與同理心。

  • 小組回饋:完成後,每組輪流上台分享成果。孩子在全班面前表達的勇氣,與其他同學專注傾聽的眼神,都讓合作學習成為一場共同的成長經驗。


四、幫助學生練習發言

老師可以透過提示語提供啟始句,幫助孩子開始表達。例如:「我現在的感受是…」或「我覺得我們小組的想法是…」。這樣的支持能幫助孩子更順利地進行自我覺察與表達。

配合 SEL 的提問練習:

・你現在的情緒是什麼?

・你期待想要的情緒是什麼?

・你可以如何做?

這些問題能引導孩子從自我覺察到自我管理,並逐漸把情緒轉化為正向行動。


五、教師的反思與提問

黃教授提醒老師們,可以透過以下提問檢視合作學習設計是否落實 SEL:

・在小組中,每個學生是否真的達到最大化參與?

・學生是否有機會表達與傾聽不同觀點?

・這樣的合作過程,是否能幫助孩子培養同理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?


合作學習不只是一次課堂活動,而是一輩子的能力。它培養孩子的尊重、傾聽、關懷與責任感,並透過 SEL 讓孩子在交流中真正看見自己、看見他人。


讓我們一起陪伴孩子,在合作中成長,在學習中茁壯。


走進學習現場,與您分享多元的學習訊息

09_Page_Bottom_-top.png
bottom of page